1. 依據「兒童及少年保護通報與分級分類處理及調查辦法」,應如何進行案件分級?(單選題)
- 依據通報人員建議分級
 - 依據兒少受虐待危急程度分級
 - 依據個案量多寡分級
 - 依據家庭福利需求分級
 
2. 在兒少保護通報調查中的訪視評估階段,下列敘述何者為非? (單選題)
- 盡可能訪視或觀察家庭中所有成員,以完整評估家庭情況
 - 如果可能的話,可以單獨訪問受虐兒少,確認受虐情形
 - 除了訪視被通報的兒少外,也要注意家中其他兒少是否受虐
 - 為了訪視順利進行,最好避免與施虐者有任何的接觸
 
3. 下列關於兒童權利公約的敘述何者正確? (單選題)
- 我國未加入聯合國,不須遵守公約規定。
 - 兒童權利公約與兒少保護服務沒有關連。
 - 我國訂定公約施行法,積極推動兒童人權。
 - 依據權利公約,兒童沒有表達意願的權利。
 
4. 兒少保護人員在調查階段所必須做出的關鍵性決定不包括?(單選題)
- 兒少是否處於遭受虐待的危險以及危險的程度為何?
 - 該個案父母的身分
 - 兒少如果在家裡是不安全的,那麼兒少又需要什麼樣類型及程度的照顧呢?
 - 個案家庭有什麼必要的緊急需求嗎?
 
5.當兒少保護服務人員協助個案時,除了可運用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」保障個案權益之外,尚可運用下列哪些法規協助兒少? (複選題)
- 家庭暴力防治法
 -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
 - 少年事件處理法
 - 性侵害犯罪防治法
 
6. 有關兒少保護家庭處遇服務的執行事項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(單選題)
- 不論是家庭維繫或是重整模式,皆應以兒少的安全與權益為優先考量
 - 兒少保護家庭處遇服務由社工人員辦理,不須連結其他資源
 - 依據兒少法提出之處遇計畫,沒有時限的規定
 - 兒少保護處遇服務執行期間,只要使用電話追蹤即可
 
7. 兒少保護工作是一項涉及兒少生命安全的工作,因此在結案時也不可就此鬆懈。關於結案的指標需依照那些方面進行評估呢?(複選題)
- 兒少本身
 - 家庭
 - 照顧者
 - 兒少受虐待狀況
 
8. 透過課程實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,下列敘述何者為非?(單選題)
- 對兒少性虐待,觸犯刑法、兒少法、性侵害犯罪防治法。
 - 知悉兒少性虐待事件,性侵害犯罪防治法未規定責任通報人員通報時限。
 - 依據兒少法及性侵害犯罪防治法,皆有責任通報的規定。
 - 知悉兒少性虐待事件,兒少法規定責任通報人員24小時內應通報。
 
9. 針對「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」第53條,下列敘述何者正確? (單選題)
- 醫事人員、社工人員、教育人員、戶政人員、警察都是責任通報人員。
 - 提出調查報告的時限,依是否涉及第56條危險情況,分為4日或30日。
 - 受理通報後須於24小時內進行分級分類處理。
 - 以上皆是
 
10. 請問兒少保護服務工作,其第一優先考量的議題為何? (單選題)
- 兒少的就學權益
 - 家庭的經濟能力
 - 兒少的生命安全
 - 父母的教養責任
 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